(未設定內容)情人橋.jpg

     淡水漁人碼頭是北部景點開發最成功的案例,它的設計雖衍生於國外,其規模和水準也未能達到模彷對象的水平,但不同於於所謂老街重生的模式,仍屬國內旅遊設施從無到有的的重要代表作。

    學生時代,捷運尚未開通,赴淡水的學子通勤十分辛苦,赴淡水遊玩的遊客當然也好不到那裡去。到此一遊的遊客,主要目的有二:1.拍(看)夕陽2.吃海產,而拍夕陽的熱門地點就在今天老街旁邊的渡船岸,當時除了魚丸店之外,沒有幾家商店營業,甚至所謂的淡水老街,也是人車稀少的可憐,入夜後更是可用暗淡無光來形容,反倒是因飆車風大紅的大度路(中間分隔島是北市捷運施工才移植了許多路樹),深夜人山人海的有如夜市般,讓警政單位傷透了腦筋。

    在學校攝影社活動的「牽成」下,到淡水散散心,當年成了幾位同學的最愛,只不過,我們偏愛在傍晚經由五股、關渡橋前往今天的漁人碼頭,深夜則在高爾夫球場前的淡水河邊看夜景。今天台北縣政府大力吹捧淡水河整治有成,當年沒有在河邊被河水的惡臭薰過的老人,還真無法體會這項整治工程的辛苦浩大和年代久遠。

    我們喜歡到當年的漁人碼頭(之前的第二漁港),是因為相中它的「人煙稀少」,甚至連它的聯絡道路(今天的木板步道)都是逢車即黃沙瀰漫,很有荒漠般的感覺,而傍晚坐在堤岸最末端看釣客垂釣,耐心等待夕陽的心情,則很類似登山客在山頭上獨享美景的感覺。(當時要到提岸上還得費好大功夫才爬得上去),而漁港內的景象,只能用「淒涼」二字來形容。

    太陽下「海」後,或是深夜前往時,我們習慣轉到高爾夫球場前的岸邊看夜景,聽「河」浪拍打岸邊的聲音,當年的淡水河(含基隆河在內)真是臭名遠播,不但河水黯黑,而且還佈滿了上游帶下來的各式垃圾,幸好坐在河岸邊的小伙子們不是去談情說愛,否則還真是煞風景,對比兩週前遇到漲潮,水位直逼岸邊卻見不到一片垃圾的景象,今天的淡水河真的乾淨了,對此,台北縣市政府歷經數十年的合力整治功不可沒,才能讓今天的遊客享受接近國際級的旅遊點,說是「接近」,是因為現場各式叫賣船票及演唱的合成音效,實在令人不敢恭維,反倒是未開發前的荒涼感覺,還勝過千百倍。

漁人碼頭.jpg 

  漁人碼頭的開發成功,和國內其它如內灣、九份..等景點一樣,和國內實施週休二日制有極大關係,例如西濱靠近林口火力發電廠的海邊,往年夏季週日都人潮洶湧,週休二日後,這股一日遊景點的人潮立即消退,因為民眾改到更遠的地方旅遊了,而諸如漁人碼頭的景點,也開始湧入外來客,帶動了地方繁榮。

  這兩年,我們夫妻倆幾乎每個月都會上陽明山再轉淡水遊玩,我挺懷念沒有改建前的漁人碼頭,因為那是一種素顏的的美,更期待往後的漁人碼頭能朝向更完善的管理邁進,讓人文環境跟上遊客成長的腳步,有朝一日能代表台灣登上國際旅遊景點的版面。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P19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